孤寂之藍——Minolta Lens Spirit與旅程尾聲

與Minolta AF結緣始於2005年,還在求學年代的我,散盡兼職所得為求Konica Minolta Dynax 5D Kit,再加上啤酒罐70-210/4和一兩支M42鏡頭,其實已經足夠。而某日跟隨影會活動,團友使用的17-35/3.5G,就算D7D直出,色彩令人印象深刻;另外在當時攝影人聚腳地美麗華地庫,影友用35/1.4G拍攝的新疆風光,燈箱映照正片,透射出令人深呼吸的色彩⋯⋯

只是很奇怪以往的Minolta AF系列鏡頭幾乎都被停產,而同年接管Minolta相機的KM自家品牌的只有兩支Tamron OEM鏡頭,隱隱擔心其存續的誠意。果然一年後KM相機被Sony接管⋯⋯直到2013年,儘管A850已然老舊,只是鏡頭還是比機身重要吧,A99當時還是太貴,所以接手損友的A850,又先後入手35/1.485/1.417-35/3.5G24-85/3.5-4.580-200/2.8等等。

同年,Sony推出135全幅無反,當時亦有幸見證香港之發佈會。短短幾年,Sony無反陣容已經快速成長,當初用LA-EA3與LA-EA4轉接自家單反鏡頭勉強充撐場面,到現今無論機身與鏡群都可與單反爭一日之長短。反之單反系列被束之高閣,自A99後只有A77II與A99II支撐局面,與無反的機海比更相形見拙。

我明白一葉知秋,大局已定,不再奢求未來,往事只能回味。還好大部分具代表性的Minolta AF鏡頭都把玩過,現在身體很老實地剩下極少Minolta裝備,實在談不上是Minolta fans吧。惟有從多年前入手的系統書Minolta Lens Spirit聊表最後的心意。

img_3907

Minolta各式G鏡作例寫真,張張高質,比Only Zeiss系列的精美用心得多。

img_3946

MTF,除了400/4.5G與200/4G(據傳都是日東光學設計),Minolta G鏡MTF並不出眾,用今日眼光去看更可能不值一提,只是實拍之效果又是另一回事。

Minolta歷史。

Minolta AF鏡頭列表與介紹,說起來整個系列裡有興趣的都已經把玩過,只有400/4.5還無緣一試。

除了敗家指南,還有各種基本功介紹。這是講求消費享受、急功近利的年代所無法企及的,當時展現的心思與誠意,今日再翻看只有幾分唏噓。

附以各種拍攝場合鏡頭使用時機教學。

當然少不了單反以外的TC-1與G-Rokkor 28/3.5,隔了幾年再翻看,感情不減,我敢說這是Minolta的精神極緻。

鏡群合集。當初喜歡Minolta,除了因為價錢相宜與Minolta藍之吸引,還有就算G鏡與非G鏡差距並不算太大,前者往往只是規格較高階而成像較有特色,後者都有理想表現而絕對勝任日常使用。

到最後一支Sony時期的單反鏡頭都沒入手過,只有在攝影活動借過16-35/2.8與24-70/2.8,就算成像優良,但一拿起光是手感、重量,那種鐵桶般的感覺,我突然了解到Sony Alpha與Minolta AF就是兩回事,根本不能相提並論。Sony雖然接管了A Mount,徒具其形,實際承傳前人的舊鏡頭已經凋零剩盡,早已失去過去的色彩。

其實,寫著寫著終於明白心目中的Minolta AF在2005年已經走到盡頭,本來早該消失於世上的事物被幾位繼任人留下來,只是始終會有緣盡一刻,這段時間就當是賺來的時光好了,所以沒有甚麼好可惜吧。

6 thoughts on “孤寂之藍——Minolta Lens Spirit與旅程尾聲

  1. 我的第一台相机也是Minolta,胶片机MAXXUM ST,然后就一直留在了索尼阵营。Minolta 50mm F1.4 AF一直用到现在。目前用在A7III上。

  2. 差不多的時間接觸Alpha接環,只是始終無緣接觸17-35 F3.5…EA5終於推出了…..而Sony也終於推出了有趣的鏡頭……只是那抹藍….就只能在青澀的歲月中回味了.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