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慄的藍——Minolta AF 24-85/3.5-4.5

Minolta AF 24-85/3.5-4.5為世界染上藍色。

此鏡生於90年代,大概算是由手動轉戰自動的28-85/3.5-4.5的繼承者,鏡身改為以塑膠為主,口徑也由Minolta主流的55mm稍微加大至62mm,但似乎鏡片用料還是有一定份量,仍然比後來的24-105/3.5-4.5重一截。


儘管定位、身價不高,更沒有G鏡光環,在Minolta AF世界裡不算出類拔萃,但Minolta並沒有因此如Canon故意拉開高低檔次產品的差距,反而製作了體積、焦距、光圈、成像都能平衡得到的鏡頭。

焦段涵蓋廣角至長焦,當年少有標準變焦鏡頭廣角端達24mm,長焦端更可達1:4 macro,一機一鏡已經能應付八成以上的拍攝需要。

廣角至標準段成像良好,就算在數碼世界全開光圈仍能發揮出不錯的解像力,更不輸巨大得多的CONTAX N 24-85/3.5-4.5。

長焦端較鬆散,拍人像可能多幾分”Minolta Glow”哈哈?也有可能因為對焦沒對得中了?不過最好都還是收光圈拍攝。

其實最欣賞此鏡的地方,是暗部特有的藍,藍得超乎想像,比同門絕大部分鏡頭更突出,在正片上尤其藍得驚心動魄。

今人往往認為拍攝人像以至婚禮等重要場合都必須f2.8 standard zoom,我對此甚不以為然,因為這樣無疑畫地自限,難道拍風景必為廣角,人像必為長焦?在A7配搭LA-EA4與它拍婚禮,雖然都不是最頂級的裝備,但這樣的組合已經達到滿意的反應速度,捕捉拍攝瞬間。而自己並不偏好現今婚攝常見刻意後製的色調,以56AM閃燈作bounce效果,簡單自然,膚色飽滿討好就夠。

為本文翻看舊照片,才發現原來云云眾多Minolta AF鏡頭中,拍得最多是這支毫不起眼的鏡頭。當現在連把相機firmware由1.0升到4.0才發現當初1.0只是半製成品的廠商被譽為良心企業,那麼把如此全面的鏡頭只是賣白菜價錢的Minolta該被稱作慈善機構吧?

Minolta的勢力已經日薄西山,但我還是期待它們的光明總有一天能重新閃耀於世上。

One thought on “戰慄的藍——Minolta AF 24-85/3.5-4.5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