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ker小丑——人皆可以成Joker

第一次認真想寫電影感想,選上很大路的Joker來討論。

與很多人一樣,我一直認為Heath Ledger在The Dark Knight演出的Joker,是無出其右的經典。

Madness is like gravity, 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. (Joker, The Dark Knight)

Heath Ledger版的Joker,將黑白兩道、市民,以至蝙蝠俠的一舉一動都盡在掌握,甚至令Harvey Dent「經歷糟榚的一天」變成雙面人,破壞力強大在於其聰明絕頂,玩弄人心。過了多年,Jared Leto版的Joker似乎毀譽參半,又再易帥到Joaquin Phoenix擔綱演出,更慘遭恥笑這麼老的Joker?彷彿戲裡的主角超越第四面牆,在戲外繼續感受到世界的惡意!

本片公映前,當導演Todd Philips被問到本片煽動暴力,就反問為何大家不用同樣的眼光,關注片中屠殺三百人的John Wick 3?儘管Joker的殺人數字不到John Wick的百分二,然而Joker不需要超強的槍法與格鬥術,僅僅是生命中偶然而接踵而來的惡運,已足夠令人失去理智。

主角Arthur罹患無故大笑的怪病,自然無法被稱作「正常」,人到中年還是與母親同住,鬱鬱不得志,可說是典型的廢中;對不正常的人,所謂的援助,只是行禮如儀,不久後更連這一點虛偽的施捨也被奪走,彷彿身為弱者就是罪。

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’t.

Arthur變成Joker前,自然沒有強大的能力,只有先天的不幸與後天的衰運。甫開場,即經歷身體與精神上的欺凌,然後本片頭半段觀眾都在經歷一個人走向萬念俱灰的過程,主角失控的狂笑,結果無情地毀掉自己的理想,Joaquin Phoenix的演繹令人感到不寒而慄又空虛悲涼。主角直到發現自己的身世,相依為命的人背後的秘密,成為壓垮其理智的最後一根稻草。雖然是狗血劇的老梗。然而這符合Joker的原型漫畫故事 — — The Killing Joke:

一個普通人如何經歷糟糕的一天之後變成Joker。

另一邊廂,關於葛咸城(喔,不就是紐約吧?)的世界觀,基本是公式化的呈現 — — 污煙瘴氣,貧富懸殊、麻木不仁。一個所謂發達社會,將勤奮、上進、金錢、權力奉為圭臬,有能力的人追求這些價值,然後「收成期」代表如Thomas Wayne參與競逐市長,卻對同樣是社會一份子,底層居民的痛苦視而不見,標籤其為廢人、敗類;或者如電視主持人Murray Franklin,恣意踐踏弱者抬高自己,或曰「抽水」,明明離地萬丈,卻偏要裝著洞察世情。這樣的劇情很平面化、符號化,死板地將他們標籤成丑角,永不翻身;當然也可以反駁,這樣是真實呈現Arthur所認知的世界與人們的墮落。

Is it just me, or is it getting crazier out there?

當強者以為自己的力量是壓倒性的時候,弱者惟有訴諸最原始的暴力去反抗;如果這個社會的秩序是建基於恃強凌弱與逆來順受,Arthur於鐵路發射的數發子彈就破壞了葛咸城虛偽的和平,越過了禁忌的底線,打開了滿載仇恨的潘多拉盒子。然後推而廣之:

人皆可以成Joker。

相異於Heath Ledger版Joker煽惑人心,本Joker之危險,可說在於其「平庸之惡」:平庸無能者,與那個「糟糕的一天」的普遍性,人們總能把自己的不如意對號入座,而報復社會。正如韓非所說,就算是聖人也會在暗處放鬆自己,所以要施行刑法制伏人民。

如果說人以至社會的共識是理性,那Joker與其帶來的混亂算是反理性吧?反理性等於瘋狂嗎?我不同意Arthur是瘋狂,最少他在殺死陷害他的同事後,還是很願意放過對他友善的侏儒。如果記憶只有痛苦,就放下過去吧;如果理想盡皆幻滅,就無視未來吧;如果現世朝不保夕,就活在當下吧!與其在亂世受人白眼,不如親手製造混亂,最少I can make a difference!一個人以至群體徹底拒絕道德、教條、刑法,與其說瘋狂,不如是奔向虛無。

因此Joker的符號,其實是把世俗社會施加的道德價值觀、或曰假面具,全部毀掉;Joker面具下,能夠恣意放縱的,才是真實的人性。一個人的力量或者很弱,但當一個群體都以Joker為代表連成一線,社會秩序卻是如此不堪一擊⋯⋯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