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塵緣影——Tokyo Kogaku Topcor L39標準鏡系列 (上)

如果說Komura鏡頭拍出來的影像虛幻浪漫,那麼Topcor鏡頭就把世間光影都細緻描寫。我們因感興而拍照,那一瞬間的畫面凝固成影像,卻見照片把那些懷念的場景如同真實再現眼前。

6045822418_137b58af32_z

Topcon,原名Tokyo Optical Co (東京光學),起初生產Simlar、Topcor系列鏡頭,到六十年代推出Topcon單反系列,現在已經淡出競爭激烈的相機界,但它事實上來頭甚大,早在二次大戰前已經成立,在侵略戰爭期間為日本陸軍的主要光學供應商,實力可見一斑。

除了軍用品外,攝影鏡頭當然不可或缺。自戰爭期間已經開始生產Leica L39接口鏡頭,到戰後擴充規模與Showa Optical (Leotax相機)和Fuji Photo Co (Fujinon鏡頭)一同銷售Leica III彷製相機系統配套。

先介紹的是Topcor 50mm f2 L39,為配搭於Leotax相機的標準鏡頭,前後三代外觀各有差異,我使用過第一和第三代,前者黃銅鏡身鍍鉻頗為沉實,後者配設黑色光圈環和對焦環,似乎較多鋁質組件,造工明顯較遜。以產量來說,V3>V1>>V2,價錢亦如是。

V2:

photo 1

V1:

photo 1

V3:

一代鏡的光圈環連1/3級光圈都有標示,甚為細心。

三代的光學設計相同,4組6片雙高斯設計。成像,極為鮮銳而富立體感,彩色攝影上甚至有幾分Leica七十年代鏡頭的影子。

V1:

V3:

反而黑白攝影時稍嫌灰階未夠細膩。

然而最令我著迷的,是更大光圈的Simlar 50/1.5。

早於四十年代已著手設計,直至五十年代才能正式投產,這樣的大光圈鏡頭只有Zeiss Sonnar和Taylor Hobson Xenon。前者為Ernostar非對稱設計改進型,後者為Double Gauss對稱式結構,然而此Topcor鏡頭設計怪異,前半如Sonnar鏡的三片膠合組,後半則成對稱式結構。

photo 2

當時偶然機會求得此鏡,前鏡鍍鏌剝落嚴重,看起來像砂紙一樣。鏡身比一般50/2巨型,與Leitz Summarit 50/1.5相若,比Sonnar改進型的Canon 50/1.5 L39大一碼。

Gear_298

 

日本皇軍集團成員:東京光學(陸軍)、日本光學(海軍)

Gear_299

雖然是極早期的鏡頭,彩色攝影仍然令人驚喜。

低光下尤其突出的立體感。

焦內外分離感強,難得使用標準鏡也有人像鏡頭的分離感,過渡自然。

全開光圈,殘餘像差造成的光暈拍人像甚為柔美討好。

收光圈至f4,解像力和反差稍有提升但不算明顯。

早期大光圈鏡頭常見的旋轉散景,不同對焦距離程度也不同,孰好孰壞見人見智。

可能當時使用的鏡頭狀態太差,使用在數碼上解像力低下,也可能是GXR A12本來的影像傾向較粉嫩柔和。

黑白攝影自然綽綽有餘。

我認為,德日各家50/1.5,Leitz Summarit反差較低,Zeiss Sonnar解像力不足,老福Nokton表現太反覆。最喜歡還是Topcor Simlar 50/1.5,Canon 50/1.5次之。

以上兩支鏡頭為首先接觸的Topcor鏡頭,後來買入的50/1.8、50/3.5與庶出兄弟Leonon 50/2,另文再談。

6 thoughts on “紅塵緣影——Tokyo Kogaku Topcor L39標準鏡系列 (上)

  1. HI:
    版主你好:偶而見到此篇文章,很高興也有喜好TOPCOR鏡頭的同好,我也收集一些TOPCOR的鏡頭,手上的TOPCOR鏡頭不多,不過關於TOPCOR LTM 50/2標頭,其實應該是有四代,第一代鏡頭上只有寫TOPCOR 5cm,直到第二代後才寫TOPCOR-S,多了”S”,第一代數量大約3千顆,第三代(黑帶版)最少大約2000顆,其他兩代版最多,如有需要,我可以提供照片佐證,謝謝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