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,見到一座山,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。我很想告訴他,可能翻過山後面,你會發現沒什麼特別。回望之下,可能會覺得這一邊更好。但我知道他不會聽,以他的性格,自己不走過又怎會甘心?」《東邪西毒》
菜又好,奶又好,還是人家的鏡頭更好?當有班人在吹捧ACDK等等鏡頭時,說完全沒心動是騙人的。年頭終於入手Kinoptik、Angenieux等等以往從不期望擁有的鏡頭,把玩過好幾支後,果然應驗了鏡頭沒有好不好,只有自己喜不喜歡。最令人驚喜的,反而是少人提及的Angenieux Type P3 75/2.5。
其實鏡頭成像甚麼的,很多時候還不如後製重要,反正加了preset後還能否鏡頭分辨出來?因此現在更重視器材的操控性。就如借來的Ricoh GR2,雖然已是幾年前的舊科技,卻比RX100V更合用;九月Nikon Z7發佈時也有幸借來試用,只是更習慣Sony三代機的操控,加上後製的方便,恐怕未來還是會長時間使用Sony轉接鏡頭使用。
今年本來說專心每週連載寫寫器材文,但無奈本年對器材的熱情持續減退,一些相機與鏡身的歷史製作背景其實還是值得寫的,只是要花更多時間去研究而不是拍幾張照片就完成的事情。今年使用過特別印象深刻的器材應該不多了,計有Summilux 35/1.4 ASPH、Contarex Sonnar 85/2、Cosina Voigtlander 12/5.6 V1,以後有緣再談。
關於器材的話題不再贅述。自年頭起,感覺自己的攝影到了樽頸,因此除了街拍,也多了人像拍攝的嘗試。
去年曾經覺得可以像Dennis Dung大師的作品,多與被攝者交流去拍攝,但還是不合自己性格而作罷,可能因為覺得攝影是很個人的活動,所以我不太接受介入被攝者的題材。今年花了更多心神去觀察,建立自己風格時,既然平日都在中上環一帶流連,不如就專心集合成輯去拍攝,希望能以後一直堅持下去。
One thought on “2018攝影年結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