鏡花幻影(上)——Komura L39系列合傳(35/2.8, 80/1.9,105/2)

Komura,又一名不經傳的牌子,也難怪,擁有良好的產品不代表有良好的銷路,Engineering與Sales兩者不幸地無甚關係,不然的話,諸多寶貴發明的Xerox PARC也不會繼續寂寂無名,反而從中取得幾項技術的Apple與Microsoft等等都飛黃騰達……

一不小心妒恨心發作扯得太遠……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活躍的三協光機(Sankyo Koki),推出以Komura為名的鏡頭。

兩年前偶然遇到一支Leica L39接口的Komura 80/1.9鏡頭,對這牌子毫無認識,只見規格吸引眼球,雖然網路資料不多但價錢相宜的情況下便入手了。後來有點不能自拔的情況下,陸續買入幾支Komura鏡頭,只求一張合照。

266805_10150322196210189_5233136_o

戰後日系彷製德國相機如雨後春荀,一般還是彷製Leica III型RF,其次便是Contax RF,故此為相機製作副廠鏡頭自然大有市場,而與Fujinon/Topcor/Tanar等等不同的是似乎沒有相機以Komura鏡頭為標準搭配。

前後入手並使用了Komura 80/1.8、105/2與35/2.8,前兩者在50年代自是很誇張的規格,日系的長焦鏡頭倒發展不錯,好幾家公司都有大光圈長焦鏡頭,而且成像優秀。Komura鏡頭流傳的資料不多,但沒所謂吧,因為實拍真的令人驚艷。

80/1.8,6片4組,應類似雙高斯設計,全開光圈成像稍柔軟,反差稍低,但殘餘球面像差出現在焦外,所以出現旋轉散景。

淡淡的色彩,人像膚色恰到好處。

其實色彩也可以很濃郁。

與Nikkor 85/2 L39比較:

後來買入的105/2,為5片4組Ernostar設計(Sonnar始祖),反而感覺成像比對稱式的80/1.8更結實,當然不失細膩。各光圈表現較一致,但在旁軸相機還不是很放膽全開光圈使用,尤其CLE的基線較短。

色彩頗為飽和,原片上的機油好像快滲出來一樣。另外,散景有種油畫的感覺。

到最後的35/2.8,規格並不起眼,但實際上在標準鏡與長焦鏡充斥的日系鏡頭世界裡,廣角的選擇其實不多,除Canon和Nikon本身產量較多,其餘的日製廣角鏡寥寥可數。鏡頭為6片4組對稱式設計,基本上當時每家廠商的35/2.8都採用極接近的設計。

photo

當時我的35/2.8鏡筒樣子比較像第一幅圖片中80/1.9的直紋對焦環,似乎後來不知怎的用上更像Canon 35/2 L39那樣子的鏡筒,另外見過的35/3.5似乎也是較後期使用了新的鏡筒。據說發行1963年發行時售價19000 YEN,對比同年的Canon 35/2索價19500 YEN,可見前者定位頗高,絕非一般人想像只是三流副廠。

在60年代開始Canon漸漸站穩陣腳,產品取廣不取精,較低階的35/2.8、50/1.8、100/3.5之類的鏡頭與優良基本沾不上邊……而這支Komura 35/2.8實力可說還超越Canon 35/2。

惡劣的光線環境下表現出色,全開光圈下枯葉質感依然細緻。

旋轉散景似乎比它的長焦兄弟更明顯:

當小八枚也嫌太昂貴的時候,或者Canon太平實的時候,這支也是良好選擇(有緣遇到的話)。

後記:寫到七七八八時,有點意猶未盡,卻力不從心,無事可記,皆因流傳資料寥寥無幾,除了記下自己的實拍心得,再無餘力了。

Komura L39 Lens Series:

28/3.5, 35/2.8, 35/3.5

80/1.8, 105/2, 105/2.8, 105/3.5, 135/2.8, 135/3.5

(還有一支謎一樣的Komura 36/1.9鏡頭,不是在Flickr看過也不敢相信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