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胎換骨——A7RII Thin Filter改裝與CONTAX G35/2

前言:損友有關Thin Filter改裝介紹

簡而言之,儘管BSI技術加成下,CMOS元件的入射真正感光體的光線損耗較少,同時能承受較大入射角的光線,但實際上感光元件的要害是CMOS表面的數層玻璃(Low Pass Filter、UV/IR filter、保護鏡),都造成不必要的折射。底片年代的鏡頭,尤其旁軸鏡頭標準段焦距以下鏡頭,一般光線入射角較大,原來底片感光的過程,在數碼世界被感光元件上的各式filter干擾,帶來四邊鬆散、「紅心綠角」等等問題。

至於thin filter改裝,早於A7R年代已經存在,似乎是由更早的改裝紅外線攝影的技術衍生出來。我選擇了1mm的thin filter改裝,因為0.7mm還會有殘餘的紅外線進入CMOS,白平衡較難掌握(不過Sony的AWB本來就很弱吧,後期修正難以避免)。其實如此大費周章,最希望還是G鏡尤其G21/2.8能夠在數碼上復活⋯⋯

關於G21/2.8的測試,可以參看損友的文章,極度不幸的1mm thin filter改裝此鏡成像的確不如0.7mm的,為此納悶了好一陣子,只好專心使用最愛的G35/2。

看到落葉忘了收光圈便拍了一張,回家執相再發現原來G35/2全開光圈中心解像力如此驚人。

甚少拍食物,但餐廳光線配合不錯所以拍下。42M解像度下,感覺景深比以往淺了,近距收到f4還是不夠景深。

在旺角鬧市穿梭,生活隨筆紀錄。就算在機身preview已經明顯感受到立體感好了很多,經過以銳利著稱的Capture One處理後更上一層樓。

最後以街市的貓作結,全開光圈表現比以往f2.8的更優秀,孟子語明察秋毫之末用於這裡絕不誇張。

結語:就算在底片年代,G35/2全開光圈的印象還是較為柔和甚至鬆軟,到f2.8才算表現穩定可以安心使用。本來在A7RII上,能夠實現合理的自動對焦速度與精度,成像不比底片年代差太多已經收貨。怎料改裝機身後,把此鏡的潛能完全發揮,甚至帶來以往前所未見、超乎預期的表現,實在對此鏡刮目相看,更對它愛不惜手,同時也可惜這樣潛質的CMOS被Sony埋沒了⋯⋯

2 thoughts on “脫胎換骨——A7RII Thin Filter改裝與CONTAX G35/2

    1. 我的是損友幫我寄到台灣改裝,似乎香港、美國都有,可以Google一下不難找到

      不過據聞後者雖然使用Schott玻璃,但是與Leica M9 CCD會腐蝕的一批相同,不知現在改善沒⋯⋯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