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眼淚——自動走焦單反

(前言:本來想寫寫Canon EF 50/1.2L,寫到走焦部分卻愈寫愈興起,不如獨立成篇)

DSLR(數碼單反)如潮物一樣大行其道,開啟了手機前的人人攝影年代;只是新時代又創造了新難題:走焦。簡而言之,對焦點落在主體的前方或後方。

最終DSLR由崛起回歸沉寂,整整十幾二十年過去,但走焦的完整成因與應對方法,都沒有一個官方說法,回頭一看甚至變成傳說

是機身還是鏡頭問題?

是對焦演算法還是反光鏡箱結構問題?

是否只有DSLR受波及?

是否根本用家使用方法問題?

是否因為聞相令對焦不準問題變得尖銳?

沒影過電芯,就好像沒用過DSLR?!走焦的事,無反懂麼?

在2010年上下,走焦風波愈演愈烈,(已倒閉的)dchome論壇上,其中最常見的攝影題材恐怕是AA電與focus chart?!cal機、cal鏡,更甚者是某機夾某鏡才出現問題,三進三出CS之類的帖文比比皆是。而官方的應對方法,就是掩耳盜鈴地式在後來的機身加上自定focus shift,似乎更反面證明系統性走焦的問題存在?!

我從未受影響,皆因我當時只有EOS-1N配上手動鏡使用。

儘管沒有官方定論,我還是嘗試推斷:自動對焦單反結構複雜,除了要顧及以往取景器的光路,對焦感應器放在反光鏡箱下,靠副鏡反射光線,其光路更要與焦平面完全一致,可想而知稍有誤差即失準,然而任何機械裝置就是或多或少有誤差。

除此之外,數碼時代興起的聞相惡習,又使人們以最嚴格的目光去審視器材,就算可能是random error都因誤解變成system error;而且網絡上人云亦云,結果可能只屬少數的問題,無限放大成眾人都感受到問題?

到了無反世界,對焦、拍攝在同一焦平面完成,也徹底解決了走焦的問題,這時相機就好像回歸十九世紀攝影剛面世的樣子:一個黑盒子。隨著Sony A7RII面世,標誌著PDAF (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)的技術革命,在速度和精度終於追上普遍單反,後來的eye AF更是單反世界聞所未聞的功能;然後單反的成敗得失,就一切隨風⋯⋯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