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緣以往每年夏天都會到香港大學拍荷花池,此習慣中斷多年後,今年忽然想回去看看。
甫離開鐵路站,步入西閘,便是那個頗不以為然的門禁,早有心理準備要登記身份。然而保安只問我要去哪裡,我隨口答周亦卿,似乎意會我不是一般無知遊客,就直接放行。

基本上整個西閘原有設施(黃克競、周亦卿)都被新的建築反客為主。
繼續往反方向走回東閘:

滿目瘡痍,不禁在港大中心呼喚WTF。

當孫中山會被寫成孫中出、將五四精神稱為和平與包容的年代,一切都見怪不怪了。
既然人都來了,想起我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百週年校園啟用前,所以就四處走走看看。
應該是我少見多怪:

又心生主意,如損友陳生提議:申請圖書證,一覽新時代下那些將永遠成歷史的歷史:

但原來求知有價,還有那句selected e-resources很有意味。

據說某些野蠻人逕自衝入課室,連考試期間都不能幸免,才出此下策?!




在校園走了一圈,所見所聞種種變化,心境由失望、憤怒變成婉惜以至無感。我不敢說新不如舊,恰恰相反,行禮如儀也好,拋棄過去也好,在這個愈來愈變幻莫測的世界下,更多的是徒勞無功、事倍功半的無力感。無論如何,那個記憶中古雅的校園,已是我們都回不去的從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