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0530——深水埗至石硤尾(上)(Canon FD 28/2 SSC)

請了半日假考試後,反正離午餐還有時間,就一直想去石硤尾邨、白田邨看看,畢竟同期有特色的屋邨已經買少見少,甚至時日無多⋯⋯

時為十一點,深水埗福榮街一帶的排檔正漸漸開市。
據說現存最多的排檔是賣布料衣物
送米
遊人
穿過大埔道行人隧道,就進入石硤尾範圍
同樣買少見少的士多,只能在舊區生存,與此一同凋零
糧油雜貨店老闆

石硤尾與深水埗雖然都是所謂的舊區,但前者的公共屋邨井井有條,計有石硤尾邨白田邨南山邨大坑東邨大坑西邨;反觀後者只有麗閣邨麗安邨及夾在中間的居屋,其餘絕大部份都是舊式唐樓

今年二月,市建局宣布即將展開「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」,目標範圍正是密集舊樓群。市建局稱範圍內有 1,800 幢大廈,但未公布發展名單。《集誌社》記者統計發現,區內最少有 820 幢樓齡達 50 年的舊樓,而「戰前唐樓」則有 24 幢,佔全港四分一,最早在 1920 年代興建。

步上平台
有趣的是,石硤尾邨內各樓宇平台互通,四通八達,民生設施、大廈出入口都設於平台上
現今大部分公屋都設有保安,只是此處平台通往街道才開放
新舊時代

如上圖所見,我身處的石硤尾邨平台,已經悄悄被新的私人屋苑包圍。我不敢說新不如舊這些陳腔濫調,反而正正因為身在其中,更覺得有必要記錄我所見的變化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