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材先決——Sony A7CR與轉接鏡頭體驗

Hello A7CR and G45/2 Planar!

前言

幾年來家務繁重,而且手機攝影、拍片能力愈見強大,單手拿起手機姆指一點一掃即拍,相比之下從打開防潮箱,思索使用哪支鏡頭,組裝到開機,使用相機更像是某種儀式感,多於實際需要。而且從A7RII換入的A7III,不知何解人人都說低像素有利使用手動鏡,我卻發現不知何故各鏡頭的差異(味道?)沒以往突出,故此某天忽爾有份興味索然之感覺,把心一橫賣出好多器材。

直至去年,Sony同時推出A7CII與其高像素版A7CR,看到其rangefinder外型,總算有點心動,而且近來家事清靜下來,終於有閒心入手。不經不覺就半年了了,覺得是時候寫寫使用體會。

機身

記得以前有好事之徒批評某車評「只有主觀感受沒有客觀規格介紹」,實在哭笑不得,的確如果想要看規格,請過主Mobile01dpreview或者官方網站吧。

入手機身後,隨即買入已經推出數年的天工LM-EA9神力環,比上代LM-EA7縮小一截。全機連接環長闊比Leica M機還小。

機身長插天工EA9接環,相當於一台自動M mount相機使用。另外,隨機附送了一個電池手把(但A7CII卻沒有,所謂市場區隔吧),然而入手這台相機就是為了輕巧,所以實在多餘,而且持機方式比較接近初代A7多於A7II系列,即是中指與虎口出力夾著機身去單手持機,不要勉強尾指放上手把。

如上文所述,我偏好旁軸型態多於單反,而代價是觀景器被擠在一角,畫面小得有點過份,甚至不比RX100系的大多少?!惟有期望後繼機能改進這裡,甚至考慮使用RX1II那個彈出式設計。

操作

基本上每一代Sony機身操作反應都比以往提升,我也沒有刻意測試比較了,開機速度以外,最關心就是自動對焦反應。畢竟我的使用方法異於現今一般用家,因為入手機身以外,只買了一支原廠鏡頭——28-60/4.5-5.6,也長眠防潮箱,因此只轉接鏡頭,配合自動神力環使用。

起初並未對自動環抱很大期望,基本上只期望對靜物對焦準確即可,畢竟假合焦比對焦慢更可惡。幸好,整體表現還是喜出望外。首先自動環也支援Eye AF,而使用AF-C時都有一定的追焦能力!當然這樣轉接自然有一定限制,最明顯的是只有畫面中央附近的範圍會準確,又或者說,對焦範圍使用廣闊或區域,相機都沒辦法合理地辨認主體,似乎對焦系統對光學要求甚高,始終舊鏡總不如新鏡般由頭sharp到底。

所以就回到單反年代的做法,只使用中央對焦區域,令相機辨認到主體,再改變構圖,還好就算這樣相機仍然會鎖定該主體重新對焦。

然而,可能現在使用HEIF直出關係,發現A mode曝光補償反應有點慢,在光影變化快的情況,明顯看到相機反應不來,不如使用M mode直接liveview反映照片光暗。

成像

有follow器材先決連戴或認識我的朋友,都知道我用Sony任何機身都只以raw檔拍攝,人家問直出表現我只會表示嗤之以鼻。只是離開攝影世界幾年,以前追隨的CaptureOne價格上愈來愈進取,性能卻十年如一日,可想而知勢力自然江河日下;與此同時,Sony似乎真的認真處理直出問題:今次終於與手機看齊,支援HEIF,而且新增了FL(底片)相片風格。

基本上out-of-box的FL設定已經很好,只是我把高光方面再調高令照片更鮮明

以往使用RAW拍攝,各式各樣preset花多眼亂,要濃味淡味自然任君選擇,只是大部分preset都性格強烈,反之現今用FL風格直出,那一點味精錦上添花卻不喧賓奪主,對玩鏡頭來說更看得出鏡頭之間的差異。

基本上此機只用來拍攝而非拍片,所以4K60p甚麼的數字我並不關心,而就算是相片像素也只是數字遊戲,那選擇60M的A7CR而非33M的A7CII的緣故,是因為看到後者同一CMOS的A7IV成像實在感不到興趣,反正價格差不多,還是對R系的畫質比較有信心。倒是一開始顧慮高像素可能對老鏡表現有影響,起初只是使用26M像素而非60M。到有天忽然覺得,如此屈就地使用,無異錦衣夜行,改為使用60M後,最少就我使用的鏡頭而言,由35mm小廣角到100mm的中長焦,我沒察覺使用最高像素時色散、邊位與之前相比有何異樣。

所以我認為不是老鏡變爛了,而是爛鏡變老了。

Minolta Auto-Rokkor 100/2,六十年代老鏡,哪有標磅甚麼低色散鏡片?不過老當益壯,100%放大才看到點紫邊
Rollei Distagon 25/2.8,儘管大部分老鏡就解像力與現代廣角鏡相比毫無優勢,只是那種特殊的鮮銳色彩卻令人難忘
Okaya Optical Highkor 40/1.9,由Lord 5D rangefinder相機劏出,拜自動神力環所賜,放棄原本的對焦環而使用接環推動鏡頭,只需極簡單改裝即復活了,如此這般多了好多鏡頭選擇
CONTAX G45/2 Planar,本來就衝著此鏡回來無反世界,表現果然不負所望,原圖放大看連女生的髮絲都捕捉得鉅細無遺

我暫時沒有Biogon類的鏡頭在此機使用,亦不期望這類鏡頭能在如今的傳感器設計下重見天日,當然以後有機會還會入手一下看看崩邊可以有多崩潰XD。

結語

過了好多年,又回到器材世界,儘管人大了見識多了,在天工LM-EA9自動神加力環加持下,一眾老器材能夠在現世重新活躍,彷彿就見證前人留給後世的心意,及回憶起以往單純把玩器材的感動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